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东莞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900007330133E/2021-00199 分类:
发布机构: 东莞市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21-04-30
名称: 关于举办首届莞易学云学堂课程建设与应用大赛的通知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4-3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关于举办首届莞易学云学堂课程建设与应用大赛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4-30  浏览次数:-

各园区、镇(街道)教育管理中心,市直属学校: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品质教育”的要求,深入推进“智慧教育”行动,秉承“学在东莞,品质教育”的理念,建设具有东莞特色的“莞易学云学堂”,实现全市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应用,为全市各类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助力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湾区都市,经研究,决定举办首届莞易学云学堂课程建设与应用大赛,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准备阶段:2021年5月-8月;

  报送阶段:2021年9月1日-9月12日,逾期不再受理;

  评审阶段:2021年9月。

  二、课程平台

  本次参赛课程上传到“东莞慕课平台”,莞易学平台升级完善后全部同步到“莞易学云学堂”。

  三、赛项说明

  本次大赛一共分4个赛项:

  (一)课程建设类

  面向我市师生、家长、市民开设的各类自建在线课程均可参加评审。课程应包括系列化的微课视频、学习文档、练习、测验等内容;课程能够遵循线上教育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规律;授课教师应衣着得体、教态自然、语言简练、书写规范;教学设计要注重创设交互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二)课程应用类

  在莞易学平台或东莞慕课平台开设的一期(以符合实际的学习周期为单位)完整的在线课程,自建或引用课程均可,有详实的学习数据。

  (三)融合创新案例

  基于莞易学或东莞慕课平台的课程开发案例、课程应用案例、混合式教学案例、学校整体推进案例等。案例能够贯彻最新的教育理念,促进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深入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结构,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在全市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

  (四)东莞金课

  坚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遴选标准,严把政治关、质量关,在全市逐年认定一批“东莞金课”。课程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有较强的师资团队,能够在课程品质、建设模式、融合应用等方面示范引领,能够代表东莞在线课程建设和应用的一流水平。课程经专家评审通过后,将被认定为“东莞金课”,颁发“东莞金课”证书。

  四、评审说明

  (一)评奖范围及奖项设置

  赛项(一)、(四),中小学、中职、幼儿园、教育管理机构均可参评。赛项(一)根据参赛情况,按相应类别及课程数量设置奖项,其中一等奖占10%,二等奖占20%,三等奖占30%;赛项(四)根据认定标准组织专家认定。

  因莞易学云学堂在升级中,本次大赛赛项(二)、(三)面向高中、中职学校,按相应的类别及数量设置奖项,其中一等奖占10%,二等奖占20%,三等奖占30%。

  (二)建课方式

  各直属学校直接在东莞慕课平台建课上传,镇街学校由镇街教育管理中心联系技术人员统一建课上传,技术支持电话:23129966,QQ群:491164880。

  (三)上报程序

  赛项(一)、(四)以镇街为单位推荐申报,同一赛项每镇限额推荐10门课程;直属学校直接上报,同一赛项课程总数不超过5门;镇街和学校要严格把关,多报无效。

  赛项(四)未经过认定的自建课程均可参加,镇街和学校要严格把关,能够达到一定建设和应用水平的课程才上报。

  赛项(二)、(三)由学校直接上报,每项总数不超过5个。

  1.赛项(一)(二)(四)报送材料清单及要求

  (1)课程信息表

  (2)镇街(直属学校)课程汇总表

  (3)课程建设或应用情况介绍视频(以视频形式呈现,课程应用案例时长不超过5分钟,分辨率不低于720P,视频格式为MP4,大小不超过500M)

  2.赛项(三)报送材料清单及要求

  (1)融合创新案例(word文档)

  (2)案例汇总表

  3.上传方式

  以上材料及单位承诺书(加盖公章扫描版)以镇街(学校)为单位按照下图目录结构整理,打包提交到http://10.152.95.94页面(教育城域网内网访问,用户名为dgmooc,密码为dgmooc2021)。

a057050a50387a7f4da969c5ab42704.png

  五、其他说明

  (一)参评的课程供我市学校和学习者在莞易学平台自由引用和学习,课程知识产权归原开发者。

  (二)为鼓励课程的迭代开发,以往参加过东莞慕课大赛获奖的课程,课程整体更新达40%以上,可以再次参加课程建设类比赛,需提供更新率佐证材料。

  (三)各单位要对送审课程的内容、教学活动和所有材料进行全面核查,对课程团队以及课程政治性、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不出现意识形态问题和知识产权争议。


  附件:1.课程信息表

                 2.镇街(直属学校)课程汇总表

                 3.课程建设类评审参考指标

                 4.课程应用类评审参考指标

                 5.“东莞金课”认定评审标准

                 6.融合创新案例参考模板

                 7.学校案例汇总表

                 8.单位承诺书(加盖公章扫描版)

                 9.平台使用说明


  附件下载:附件1-9.doc



东莞市教育局

2021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