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十年,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一系列的文件、政策、法规等等的颁布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抃风儛润,迎着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春风一路奔跑,通过阶段性、连续性、丰富性的培训学习,尽情汲取,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
每一次的培训都是一次蓄能,每一次的培训都是一个提升,我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培训,在众多的培训学习活动中,有三次的培训在我的求知路上推波助澜,让我逐步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一、有高度的“名师培养”培训活动,开阔视野
在2016年,东莞市为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开展了第二批东莞市名师、名校长(园长)、教育家和幼儿园科研骨干培养对象培训活动,而我有幸成为了幼儿园名师培养的对象,在2016年的5月15号—31号远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为期17天的培训,此次培训活动安排的课程非常全面,授课老师很博学,要么博士、要么博士生导师,甚至还有一个博士后,博士后在全国可是屈指可数啊,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可不能错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就好像一个求知若渴的学生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吸收着,希望能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得到知识的滋养。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华师大教育学部的姜勇教授,他的授课风格幽默生动,课堂互动热烈,在《幼儿园教师发展阶段与教师教育》专题讲座中,姜勇教授讲述了“古”的教育工作者的精神,也分析了“今”的幼教工作者的状况,通过提问、现场绘画、观看视频等形式对幼儿园教师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行教育教学剖析:“匠师”,工匠,大多是说手工生产者,做手艺工作的,以前人们也称老师是“教书匠”,其实,“教书匠”这个称号是套在小学以上的老师头上的,幼儿园的被称为“保姆”,不管是“教书匠”还是“保姆”,我们都要反思,反思你的技术体现的价值,其实做老师也是一门技术活,好像我们幼师,弹琴、画画、跳舞、还有五大领域的知识,能做一名匠师也不容易啊,这个“匠师”是李克强提出的,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我看来,能在幼教工作岗位上坚持下去的都拥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人师,古语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是教师修养的最高境界,是用自己的行为、品性、言语影响学生,有道德有品性,一辈子给孩子效法,这叫人师,对幼儿园教师而言,道德意味着以善致善,是啊,“人之初,性本善”,面对牙牙学语的幼儿,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是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以及要有很高的涵养,将善心种植在幼儿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然后茁壮成长。
学习回来后,除了在本镇进行分享交流外,还在东莞市莞城第一幼儿园向全市各姐妹园展示了一节在上海学到的优质课,从课的效果来看,地方的差异使我们不能照搬,而且也搬不了,上海的教育走在时代的前沿,上海的教育是迈小步不停步,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理念和扎实的领域教学知识水平,而广东的教育是跨大步倡改革,在学习别人之余我们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特色。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上海学习之旅让我开阔了视野。
二、有内涵的“强师工程”培训活动,与时俱进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省级培训项目管理改革创新,提升培训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在2019年我加入到了这支队伍,参加“广东省幼儿园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培训班”的学习,为期一年,培训地点分别是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这是我们广东省的“强师工程”项目,培训设计的模式和内容很广,涵盖专题讲座、跟岗考察、培育工作坊、小组研修、网络研修等等,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因为在教育教学探索中,我遇到了实践找不到理论支撑点的瓶颈,有迷茫,有困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答疑解惑的最好途径是不断的自我成长、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
在远赴北京师范大学赴幼教专业成长的盛宴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的霍力岩教授的讲座令我非常震撼,霍教授为我们解读了相关学前教育政策、当前学前教育的状况、相关学前教育的重磅文件以及她带领的团队课题研究的成果等等,特别详细地解读了重磅文件中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18年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文件中可以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以及不断向着科学化、法制化、体系化方向发展。在交流互动中,霍教授问:“我们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教师?为谁培养教师?”霍教授意味深长地道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说的“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多么的鼓舞人心啊!
这次的培训活动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使我在教育教育中累积的困惑找到了突破口,向更高一个台阶迈进。
三、接地气的教师培训,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020年10月,东莞市教育局举办了“东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班”活动,我参加了《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组织与实施培训班》的学习,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有讲座、有现场活动观摩、有学员展示交流等等。东莞市莞城第一幼儿园胡成艳园长的讲座《像备课一样做教研》,这个讲座给我的感悟和帮助实在太大了,她把自己对园本教研的探讨以及莞城一幼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实施的策略毫无保留地呈现给我们,使我们学有榜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完讲座后,带着对理论的认识走进莞城一幼进行实践观察,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使自己对园本教研活动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莞城一幼的郑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主题为《区域共享》的园本教研活动,在整个教研过程中,各个环节和主题环环相扣,并且真正落实问题,体现教研的实效性。
都说要学以致用,回本单位后,我经过内化,分别组织了向镇开放和向市开放主题为《走班制集体活动模式下教师的困惑》、《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中“冷区域”转化为“热区域”的具体策略》的园本教研活动,在我的主持下,大家在教研中碰撞交流,把问题的本质所在从四面向焦点聚拢,真正体现了“研”的精神,促进了自身和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国家重视学前教育,关注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才有这么多的培训平台使教师得到提升,我庆幸,感受到了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春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汲取,让我有了飞跃的进步,我会砥砺前行,不负韶华,无怨无悔地为神圣的幼儿教育事业挥洒青春。
(由东莞市望牛墩镇教育管理中心、望牛墩镇中心幼儿园陈婉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