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愿望,
凭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荣誉,
有的初心,走着走着,丢失了,
而有的初心,走的再远,
我们依然会坚定的靠近它,
用一颗初心绘制蓝图。
学前教育,致力于为孩子的未来奠基,是关注未来的教育,也是关乎人口质量的教育。2021年是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第10年,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的十周年,更是全国动员、万众一心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年。回顾以往9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关键词“快乐、健康”、“指南”、“科学育儿”、“适宜的爱”、“幼小衔接”、“游戏”、“幼儿园教师”、“入学准备”、“陪伴”,这些温暖的词汇,明确的体现了教师、家长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关注度和教育理念的科学化程度一直在不断提高。
学前教育飞速发展的历程,在我们这一代的幼师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回想十年前,在我还是一名高三在校学生的时候,因为自己比较喜欢跟孩子相处,一直是村里的“孩子王”,高考时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待到真正进入到大学,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时,我才发现教育,作为一个宏大的命题,并不是自己一句简单的喜欢就可以胜任的。说、唱、弹、跳、画等各种专业技能的课程难住了我,常常令我手足无措。但凭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幼教事业的喜欢,我忍住了辛酸,付出了加倍的努力,用辛勤不辍的练习去弥补自己在天分方面的不足。这些努力总归是有价值的,犹记得第一次去武大三幼实习时,第一次同时面对二十多个可爱的孩子,他们都是那样的天真、热情,不停地和我分享他们的各项活动,我也迅速用我努力锤炼的专业能力折服了他们,孩子们同我打成一片,仿佛我们已经认识了很久。实习期结束的时候,好几个孩子非常不舍的和我拥抱道别。虽然难忍离别之情,但当时我的心情是喜悦而坚定的,我想,我就应该是属于幼儿园的,幼教事业将是我努力学习和奋斗的终身目标。
毕业之后,我心怀忐忑又深感荣幸的进入东华幼儿园工作,既因为了解到东华教育集团的辉煌历史,为自己能成为一名东华教师而骄傲,又因为能够继续和可爱的孩子们相处,终于能将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而兴奋。工作第一天,我在本子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惟愿不忘初心,以真心换得仁心。转眼之间,这么多年已经过去,可以说,幼儿教育改革的十年,也是我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与孩子共同进步的十年。
一、学会信任孩子,爱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一名新手教师,独立带班成了我实践中的第一道难关。无论我怎样说、怎样做,总会有一些孩子无动于衷或是故意“唱反调”,一度令我十分头疼,甚至怀疑自己。长时间的无法把控学生和课堂,让我倍感压力,眼里心里全都是那些的孩子们“调皮”的情景。慢慢的,我变得焦躁起来,整日要求孩子坐姿要端正,老师说话要认真听,看到孩子犯错误会怒火中烧,立即展开批评教育。
教学活动中,我在课程目标上过度关注幼儿知识技能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自己如何教”方面,更关注自己的教学节奏,对幼儿的自主性和兴趣引导缺乏重视。好在遇到了亲切的教研组长和负责的师傅,通过一次次的观摩学习,让我了解到如何因材施教,如何进行分层引导。
近几年来,我熟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究《指南》中关于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逐渐学会整体性的把控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体系,尝试让游戏成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方式,以遵循孩子的个体发展与兴趣引导为导向,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使幼儿通过游戏与活动获得感知觉体验,重视对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索、乐于尝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按照幼儿的个体发展规律,逐渐尝试将活动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她们在自由自主的氛围下愉悦创造、全面发展。每一个优秀的幼师,一定是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我们努力的想让孩子学得更多,想尽快看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所以,每当我们听到类似孩子说出“3+2=3”这样的错误时,我们总会十分着急,现在想来,教师的不淡定只会让孩子更加紧张和恐慌。也许,换一种方式,温柔地摸摸孩子的头,温和的说:“想清楚了吗?我们一起用雪花片数一数吧!”这样效果或许会更好,更能让孩子在感受到老师关爱的同时,去接收新知识。
二、以平等尊重为原则,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
在东华工作期间,我意识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尤为重要。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教师的情感导向,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使用恰当的表情、姿态、语言去感染儿童。但是,知易行难,常人看到聪明漂亮的孩子总会忍不住夸赞几句,看到邋遢不讲卫生的孩子可能会忍不住露出嫌弃的表情。
以我曾经遇到的两个宝贝为例:明明和亮亮是一对双胞胎,他们身上有很多在成人眼中非常不好的习惯,不仅说话声音刺耳,喜欢大声喊叫,喜欢告状,卫生习惯也很不好,衣服永远都是满布污渍,鼻涕不是直接流到脸上就是直接用手臂随意抹去,经常因为各种原因遭到其他小朋友的“投诉”,以至于我每次看到哥俩靠近都忍不住要退避三舍。
第一印象往往是难以更改的,但对这两个孩子的感情的变化,让我十分受触动。偶然的某一天,小朋友们拿牛奶喝的时候,祖炀委屈的说自己忘记带牛奶了。还没等我回应,一旁的亮亮抢先递过自己手里的牛奶,说到:“我可以借给你。”我问亮亮:“那你自己怎么办?”他的回答十分肯定:“没事,我可以去喝杯水。”那一瞬间突然被亮亮的善良与大方所感动,我头一回蹲下来拥抱了他,并对他表示肯定,一个下午都能听到亮亮开心的哼着小曲,没有听到他再用刺耳的声音来告状了。
孩子一个善意的举动,令我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而我的一个拥抱,让孩子获得极大的满足。孩子的成长过程,总是不断淬炼自我的过程,我们总能发现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但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发现美的心情。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孩子们本质上都是平等的,都值得被守护、被爱,这也正是教师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这件事让我学会了用心去观察,每一个孩子都是降落人间的天使,散发着不同的光芒,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于我自己、于孩子都是一种享受。
三、适当“退”出,给孩子自主的机会
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老师、是朋友、更是学校里的妈妈,因此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总会第一时间向老师寻求帮助。作为老师,遭遇此种情况时,的确应该给予幼儿帮助,但并不是当幼儿一提要求就马上给予帮助解决,应该是以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把握当下出现的问题进行“退”的策略。
还记得之前带小班时遇到的一个案例,在餐后阅读的时候,清妍和包子两位小朋友突然大声嚷嚷起来,清妍大声说:“老师,他抢我的迷宫书”,包子也抢着说道:“老师,我先拿到这本迷宫书的”。我想,如果这时我马上告诉他们迷宫书应该给谁看,下一次他们还是会因为类似的问题而出现争执。所以我尝试使用“退”的策略:“这本迷宫只有一本,怎么办呢?”把问题还给幼儿。果然,清妍小声说:“包子,那你看完不要给别人,能给我看吗?”包子也大方的邀请说:“我们俩一起来走这个迷宫吧!”事实证明,孩子天性中绝不缺乏美的部分,也拥有足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班级活动安排上,我也逐渐将过去简单追求“整洁有序”、一切活动均由老师安排的方式,逐渐转变为给幼儿提供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时间,让孩子能在老师整体安排的活动框架下自由选择想完成的活动或游戏。此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性。“班级值日生”活动中,幼儿自主报名,班级小朋友投票确定,成为值日生的小朋友需全程自己计划和安排当天要完成的任务;“食谱播报员”活动的开展,由孩子轮流向同伴介绍当日菜谱;通过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幼儿自我管理、自主决定的能力得到极大增强。
四、学会换位思考,实现家园共育
工作几年,我学会了换位思考,理解家长。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最反感的事情就是下班后收到家长的信息,觉得家长为什么不能理解一下老师,为什么不让老师们好好休息。现在我意识到,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事儿没有小事儿,虽然我不是一名妈妈,但每天面对身边的妈妈同事和家长们,我懂得很多事情需要理解和包容,要理解家长的每一份担心,更要时刻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去理解和最大限度的体谅他们的言行,感知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也正是因为老师的无私付出和处处体贴,换来了家长的肯定与支持,家校之间的信任提高了,越来越少的家长会因为孩子在幼儿园的小磕小碰揪着不放了,班级每一次家园活动都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孩子们也在良好的家园配合中,实现了各方面能力的稳步提高。
回溯这漫长的十年改革,不仅教师得到了专业成长,孩子得到进一步发展,家长的育儿理念也在不断革新,期待下一个改革的十年,相信那时的中国将建构起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发挥中国的学前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初心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素,但是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的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的本心最近的那颗心。
因为爱而选择幼教,因为选择选择所以要加倍努力,愿自己能坚守初心,用一颗初心绘制幼教蓝图。
东莞市东华幼儿园杨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