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本市动态
122个场馆、六大主题!东莞发布校外科普活动指南
  • 2025-10-20 11:39:36
  • 来源:本网
  • 【字体:    

  为深入贯彻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落实《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中“全面推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半天校外(特色)活动,完善校外(特色)活动课程全市域开发、全市域共享机制,分类建立校外实践教育资源库”的要求,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发布《探秘莞邑-每周半天校外科普特色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活动指南》)。

6.png

  《活动指南》围绕“科学+教育科研”“科学+科技场馆”“科学+产业发展”“科学+生命健康”“科学+生态农林”“科学+非遗文化”六大主题,经全市范围征集和专家评审遴选,共整合122个科学活动场馆,各场馆均提供完整的预约信息、场馆介绍、活动流程及拓展活动建议,构建了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校外实践资源体系,为全市学校系统化开展校外科普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鼓励各镇街(园区)各学校积极挖掘和整合、用好用活本土特色资源,推动每周半天校外(特色)活动进一步发展。

1.png

  为推动《活动指南》课程化实施,市教育局还从“自然与生命科学”“环保与生态建设”“技术与工程应用”“人文与社会发展”四个方面,精选科学探秘主题,按照“困秘、解秘、探秘、知秘、用秘、展秘”六个环节进行设计,精选24例汇编成《探秘莞邑·六秘解码:东莞科学探秘24例》,提供给广大师生参考,在推动每周半天校外(特色)活动走深走实的同时,助力学生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实践水平,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lQLPKH8sfV0tcSPNB8_NDayw44P_WryXsZEIyonvfzSGAA_3500_1999.png

下面

让我们一同跟随这份科普活动指南

走进六大主题的场馆

领略各自的特色与亮点吧!


  “科学+教育科研”

科学+教育科研.png

  “科学+教育科研”主题收集了11个活动场馆,涉及的科学领域有原子物理、材料学、气象、天文、光电等领域,同学们可以到中国散裂中子源与科学家零距离接触交流;可以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参观材料博物馆,了解合金、超导、芯片等新一代材料对产业变革的推动作用;可以到东莞市气象天文科普馆参观全球“实时云图”,观看蓝图白云、乌云雷电、天空下雨形成过程;可以在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XbotPark机器人基地动手编程、组装机器人,感受人工智能魅力。


  “科学+科技场馆”

科学+科技场馆.png

  在“科学+科技场馆”主题中,共整合全市15处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场馆,带领同学们走进人工智能、数学思维、生态环保、材料科学、公共安全等多个现代科技前沿领域,让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科技脉动。走进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可以亲手操作展品,了解基础科学原理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在松山湖人工智能科学馆和松科智能AI探知馆,学生们将直面智能科技,了解算法如何赋能现代生活;大气环保体验馆与海绵城市生态科普馆则以生动方式展示绿色科技,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太粮米饭探知馆从日常主食入手,揭示粮食科技与食品安全的现代意义;黄金小镇华南贵金属科普馆则开启材料科学之旅,认识贵金属特性与现代应用。

  这些场馆通过场景化、互动式、探究型的学习体验,让深奥的科技知识变得可感可触,有效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与创新思维。


   “科学+产业发展”

科学+产业发展.png

  “科学+产业发展”主题带领同学们来到东莞作为“国际制造名城”的现场,在这里,科学不再是抽象的公式,而是驱动每一件产品从创意走向现实的硬核力量。

  想知道收藏的潮玩如何从设计师的草图变成手中的实物吗?在中国潮玩之都·潮玩中心,3D打印与智能制造让天马行空的想象落地成真。走进徐福记零食王国和又一味酱园,会发现食品工程与微生物发酵技术,正是守护传统风味与创造新美味的终极秘诀。在得利钟表的精密世界里,同学们能感受到高端制造的极致匠心;而在雷宇激光和科恒3D打印的创客空间,你甚至可以亲手操作,把一个个奇思妙想“打印”成现实。从异能无人机的翱翔天际,到唯美陶瓷的点土成金;从思泉新材料的黑科技,到富港电子的智能产业链……这趟旅程将让同学们感受到科技创新的力量。


  “科学+生命健康”

科学+生命健康.png

  “科学+生命健康”主题共整合全市17处特色健康科普场馆,带领同学们走进睡眠科学、运动健康、动物医学、口腔保健、应急救援等多个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让学生们在亲身参与中领悟健康生活的科学真谛。慕思睡眠博物馆将带同学们探索人体工学与睡眠科学的完美结合;在中国举重博物馆,同学们将发现力量训练背后的生物力学原理;而走进香市动物园,则是一堂生动的动物行为学与生命多样性课程;在各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应急救援知识将化作实用的生存技能。这些场馆将抽象的生命科学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生活技能,助力青少年树立主动健康意识,培养珍爱生命、科学生活的正确观念。

  

  “科学+生态农林”

科学+生态农林.png

  这里没有围墙,整座城市就是我们的自然实验室。从森林公园到湿地公园,从稻田到养殖场,22个生态活动点将引领同学们开启一场与自然对话的发现之旅。同学们可以到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参观中国农业的发展史,探秘天空农场、植物工厂、兰花专题馆;可以到林业科学研究所,走进自然,体验自然,学习和了解地质地貌、进行自然考察;走进洪梅镇金色水乡稻田公园和上元稻田公园,将亲身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农耕智慧,理解现代农业科技如何守护我们的粮仓。

  

  “科学+非遗文化”

科学+非遗传承.png

  当古老技艺遇见现代科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科学+非遗文化”主题之旅,将解开这个有趣的谜题。步入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在氤氲香气中探索植物分泌物的化学奥秘;来到圣心糕点博物馆,用科学眼光重新发现传统糕点里的发酵原理与营养密码;而南社明清古村落的青砖灰瓦间,藏着传统建筑中的结构智慧与环境适应哲学。

  每一项非遗技艺背后,都蕴含着值得探究的科学原理。在亲手体验、用心观察中,传统文化将焕发新的生机,科学知识也变得更生动有趣。

相关稿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769-23126198